上一主题下一主题
«123»Pages: 1/3     Go
级别: 九级会员
UID: 1018998
精华: 0
发帖: 2880
威望: 1000 点
金钱: 196989 RMB
贡献值: 285 点
注册时间: 2019-10-02
最后登录: 2025-04-12
0楼  发表于: 昨天

息影21年,张曼玉近况曝光:独居贫民区,不婚无子,她活得太飒了

息影21年,张曼玉近况曝光:独居贫民区,不婚无子,她活得太飒了
前段时间,一年更新一次动态的张曼玉更新了一条抖音。
点开评论区,大家都不禁揉了揉眼睛,不相信曼神回来了。


网络上,模仿和神似她的人有很多,但网友们的回复只有一条:
张曼玉的美,不可复制。
在上世纪80-90年代香港影坛的美人盛世中,张曼玉的美,尤为特殊。
不同于林青霞“雌雄同体”、王祖贤的“妖魅仙气”,也区别于关之琳的“明艳富贵花”、李嘉欣的“雕塑精致”。
这种美更像是一场微妙的悖论,一边被奉为神坛上的艺术品,与此同时又一直游走在大众审美的争议边缘。


在导演眼中,张曼玉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美学信仰。
李安说,她是唯一能与林青霞争辉的美人。
亦舒在选角《玫瑰的故事》时,仅凭她“往镜头前一站”的魔力便一锤定音。


但在观众看来,张曼玉的美却像是那道分水岭,在欣赏者眼里,她的美堪称造物主的杰作,而在另一部分观众看来,这种美显得有些"另类"。
多数港星美人遵循“三庭五眼”的古典标准,而张曼玉的短圆脸、宽颧弓和短下巴构成一种“未完成感”。


这些特征单拎出来好像都是缺点,但奇怪的放在一张脸上,这些“缺陷”好像又成了成就了有自己美学符号的重要因素。
忧郁与天真、疏离与妩媚在她的眉眼间博弈,这种“不按常理出牌”的骨相,恰恰成就了她“非标准美人”的稀缺性。


纤薄身形与修长脖颈承载着一种颓靡的优雅,而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慵懒感与危险气息,让她在港风美人中独树一帜。


几年前做客《鲁豫有约》,镜头前她笑得云淡风轻,回忆起童年时母亲那句半开玩笑的调侃“你多丑多丑啊”。
就连她自己也说:“其实我是个丑小鸭,长手长脚,皮肤很黑。”
小时候的张曼玉,顶着一头乱蓬蓬的短发,皮肤晒得黝黑,活脱脱是个与“淑女”二字毫不沾边的“假小子”。


这种率性不羁的性格,或许早在她8岁那年就埋下了种子。
当全家移民到英国肯特郡,街头上罕见的亚洲面孔让她成了同龄人欺负的对象。
小小的张曼玉没有躲在父母身后,反而攥紧拳头,用一场场“战斗”捍卫自己,哪怕回家后免不了母亲的责骂。
再加上一家人在英国定居的日子并未如想象中美好,父母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吵架,有时候还会产生肢体冲突,没过多久,两人就结束了这段婚姻。


她跟着母亲生活,母亲希望她文静娴雅,她却偏要和男孩子们踢球打架。
藤条落在身上,她咬着牙不哭,可心里从来不服。16岁那年,母女间的战争终于爆发。
中学毕业,母亲开始更细致的规划女儿的未来,想让她成为律师或医生,找个安稳的工作。
但这一次,张曼玉直接说“不”:
“你逼我学我不想学的东西,我会去,但那是浪费金钱和时间,因为那四年,我不会听任何东西。”
小小年纪的她,一个人来到了伦敦孤身闯荡。
因为学历不高,她只能找到一份书店整货员的工作,但是她觉得这只是一个过渡,她畅想着以后可以考入伦敦时装学院,出来做一个发型师,那样的人生才叫酷。
1982年回香港探亲,因为要待上一段时间,她就在在商场找了个卖童装的工作,下了班她还会接一些模特拍摄的兼职。
这一拍倒是勾起了她当个大明星的瘾,镜头前的灯光像一剂迷药,让她忽然看清了心底的渴望:“我要站在更大的舞台上!”


没有科班训练,没有人脉加持,普通人想要走这条星光大道,在当时只有一条路子,就是参加港姐选美。
没成想,人小胆大的张曼玉一路过关斩将。
当评委将“亚军”和“最上镜小姐”的奖杯递到她手中时,连她自己都恍惚,那个被叫作“丑小鸭”的女孩,竟就这样跌跌撞撞地,闯进了星光璀璨的银河。


比赛结束后,她顺利签约香港无线电台,顶着“港姐”的光环,她的演艺之路仿佛被镀了一层金。
跨过了在配角堆里摸爬滚打,一出道便稳坐女主角的宝座,甚至能与梁朝伟、张国荣这样的巨星同台飙戏。


这样的际遇,任谁看了都忍不住眼红,从踏入行业起她就饱受质疑:
“美则美矣,毫无灵魂,不过是个在镜头前晃悠的花瓶罢了。”
然而,年轻的张曼玉对此嗤之以鼻。
她承认,踏入娱乐圈就是贪慕虚荣,演戏对她来说不过就是跳脚板:“我又不打算长做这行,钱攒够了就走人喽。”
她扬着下巴,语气轻佻,可眼底却藏着不服输的火苗。
转机出现在1985年的《警察故事》。


片场第一天,饰演成女友阿美的她频频NG,惹得这位以严苛著称的大哥当场暴怒:“一秒钟烧掉多少菲林?全组人的时间都被你拖垮了!”
二十出头的姑娘被骂得眼眶发红,却硬生生把眼泪憋回去,三十多条拍摄后,连成龙都摆手想将就,她却执拗地拦住镜头:“不行,必须拍到最好!”
林青霞私下问她为什么这么倔强,她低头笑了笑:“我长得不够漂亮,只能靠演技了。”


后面,一场楼梯滚落的搏斗戏,开拍前剧组准备好替身,她站出来说:“我想自己来。”
杀青时,她浑身淤青,但心里却很爽,原来酣畅淋漓地演戏有这么痛快!


几年后,《警察故事2》的邀约再度递来,想要证明自己的心更加强烈。
拍摄中,突发意外,铁架砸中她的额头,鲜血瞬间糊住视线,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缝了17针。
所有人都以为进度要暂停,没想到她伤口还未拆线,就裹着纱布又回到片场。


她开始主动与成龙讨论镜头设计:“我觉得这样演会更真实...”
成龙拍腿大笑:“好!戏是你在演,怎样做能表现自己,你是最清楚的。”
那一刻,曾经的花瓶已然碎裂,涅槃而出的是一个敢用血肉去热爱表演的演员。
- 04 -
都说,大火靠命。演技在线了,接下来就是等一个机遇。
这个机遇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的1988年,到来!
当时,王家卫初执导演,筹备《旺角卡门》,他心里早就选定了让张曼玉来出演。
虽然外界说她是“花瓶”,但在王家卫眼里,张曼玉的肢体语言很丰富,就像暗涌的潮水,只缺一阵风便能掀起波澜。
拍摄期间,他一直告诉张曼玉,演戏不是扮演,而是要共存。
自那之后,张曼玉的表演观被彻底颠覆,她学会剖开情绪的内核,在镜头前活成另一个人。
电影上映后,所有观众都在惊叹:“张曼玉变了!”


她不再是画在海报上的漂亮符号,而是成了能让人共情的活生生的人。
这份蜕变,将她第一次推向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席。
撕掉“花瓶”的标签后,她成了圈内人口中的“戏癫”。
为了角色她能啃剧本到凌晨,一个镜头反复磨几十遍,而汗水也终凝成奖杯上的光。


5次金马奖影后;
11次提名金像奖影后,5次荣摘桂冠;
柏林、戛纳双料影后
......
一直到2004年她挥别影坛,大家回望那段“张曼玉时代”才明白,哪有什么好运气,不过是她把肉身铸成梯子,一步步攀上了无人能及的巅峰。
- 05 -
有尽管已经站在峰顶,也还是有人说,女人事业再好,都不如家庭重要。
现在依旧一个人生活的张曼玉,最开始也是对爱情满怀期待的。
出道这些年来,长长短短经历了11段恋情,她说:
“我从来没有感情空白期,我爱得每一次都轰轰烈烈。
当遇到另一个让我心动的人,之前那个我就会忘得一干二净,我的爱情秘籍就是把每一段爱情都享受到极致。”


和尔冬升文艺片般的爱情,就像是光影交织的遗憾诗篇,有缘无分。
为汉克写下“爱是永不褪色的油画”,对方却将私密文字摊开在八卦杂志的头版。
为宋学祺倾尽积蓄,却在报纸上看到他搂着新欢的刺眼照片。
和奥利维耶·阿萨亚斯买入婚姻的殿堂,可他转头却将温存给了其他女人。


有些人说,非要说她的人生败笔,大概就是感情生活。
可是,他们盯着她空着的手,却看不见她怀里抱着一整个自由。
她不在意别人对她唱歌不好听的评价,喜欢音乐,就组建了乐队。


她踩着单车穿梭街巷,挤地铁汇入人潮,喜欢平淡,就过上普通人的生活。


她学剪辑、玩打碟,一时兴起,那就去做。


媒体自然知道什么话题,才能赚取更多的流量。
#张曼玉住进贫民窟#、#张曼玉买路边摊#、#张曼玉逛菜市场#......在一次次带节奏的热搜里,却只看到她向阳而生,潇洒自由的身影。


她的人生轨迹就像一部充满反转的艺术电影,你越是期待她活成世俗定义的“完美女神”,她越要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打破幻想。
她曾说:“人不是一定要美,而是要有意思。”
剧本里写好的台词,永远不如即兴发挥来得真实圆满。
或许,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“意义”的重新诠释。
不在乎功成名就的勋章,而是忠于内心的自由,不看重被仰望的完美,而是活成自己的答案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上一主题下一主题
«123»Pages: 1/3     Go